日照市莒县刘官庄镇,一个因塑料产业而兴、因塑料产业而强、也因塑料产业而闻名全国的乡镇。目前塑料制品加工专业村已发展到了40个,塑料加工公司300余家,塑料制品涉及55大系列160余个品种,形成了以造粒、吹塑、制袋、彩印、塑料机械制造等产供销于一体的塑料产业链,被评为“山东省十大产业集群”、“山东省十大规模企业聚集园区”、“山东省特色产业镇”,享有着“中国塑料第一镇”的称号。
鲁网9月30讯(记者 王新 实习记者 王国栋)采访过程中,记者得到了一组数据:目前,刘官庄镇的塑料产品已占全国市场占有率的两成以上,畅销国内30多个省、市和自治区,而且远销欧美、日韩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刘官庄镇民营经济完成产值154.1亿元,利税1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6%和17.3%,实现工商税收1.05亿元,财政收入突破4100万元。而这些数字的背后,蕴含着怎么样的市场逻辑呢?
据刘官庄镇党委书记徐延杰介绍,1981年,刘官庄镇陈长青利用外出学到的吹塑技术在家中加工制作塑料袋,并在当地推广使用塑料制品。由于家庭作坊式生产的基本工艺简单、效益可观,陈长青的塑料加工技术引来了周围居民争相效仿,吹塑加工业在刘官庄镇迅速推开,并“塑造”出了一大批“万元户”,通过一个人的致富带动了全镇脱贫致富,刘官庄镇也随之名扬全县。
进入新世纪以后,刘官庄镇对塑料产业的扶持力度空前加大,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从2002年开始,全镇塑料产业重新进入了新一轮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时期,而随着加工业户的不断增多,特别是随着产品科技含量大幅度提高和产业链的不断拉长,这一时期塑料产业有了质的飞跃,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群体规模。
“因为‘抱团’,刘官庄塑料市场占有率极高;因为“扎堆”,刘官庄塑料发展生命力极强”,徐延杰表示。刘官庄镇塑料制品企业先后成立了塑料协会、塑料商会,会员达1000余家,硬生生在国内外市场上打造了一个“抱团发展、扎堆扩张”的刘官庄塑料发展模式。
“一直以来,刘官庄塑料以质量好、成本低、信用高为市场开拓利器,所到之处,市场接受率极高、占有率极大、竞争力极强”,莒县民营经济发展办公室党组书记崔兆吉向鲁网记者介绍说。
2008年“限塑令”和金融危机,可谓是塑料业发展史上的寒冬,是所有塑料业户最难熬的日子,订单减少、市场萎缩、前景黯淡等所有的压力一涌而至,破产转行的企业比比皆是。
刘官庄镇党委委员刘希田告诉鲁网记者,在一年多的时间的苦苦坚守之后,市场渐渐回暖,需求增加了,而供给却减少了,这时候坚持下来的企业,开始得到回报。订单不断增多,产值和效益持续增长,这时,政府部门又加了“一把火”。刘官庄镇政府顺势成立镇工商业联合会,共发展会员企业430多家,执委会员单位28家,为企业搭建融资平台、提供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服务,形成了“产业+商会+党组织”的“多层面、立体化、全覆盖”的非公制企业党建工作新格局,塑料产业占全县进出口的比重持续增加,成为全县支柱产业。
在山东汇合塑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进亮看来,刘官庄镇塑料产业的做强做大是必然的,“镇财政每年安排30万元,对我们这些 “高科技、高投入、高税收、高创汇”公司进行奖励,鼓励我们不断做大做强,我们没理由不干好”。
“市场竞争最终是要落脚在企业上,我们做好服务,后半程看他们如何发力”,刘官庄镇企业办主任扈新花说。刘官庄镇争取质监、环保、工商等部门的支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制定塑料业的行业标准和技术方面的要求,提高了新形势下塑料行业接轨国际市场的能力和水平。目前,全镇塑料企业已有258家办理了环评手续,120家达到质量技术标准,28家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各类企业与全国6000多个厂家建立了长期供货或协作关系,塑料制品涉及55个系列160余个品种。
“凡事预则立”。发展需要方向的指引,刘官庄镇也有自己的“小目标”,那就是构建以高端塑料精品园和精细化工配套园为主导,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的科学技术创新、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一体的新型产业体系,力争将塑料产业园区建成生态型、科技型、创新型的现代一流园区。“塑料产品如果只单纯依靠的走量,市场只会越做越小,只有实现标准化,走高端路线才能赢得更多市场,”徐延杰说。
据当地政府相关文件披露,新园区入驻企业要求亩均投资220万元,亩均工业产值达到280万元,力争到2018年,园区产值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达到200亿元,2020年产值规模在2018年基础上再翻一番,突破400亿元。从2017年开始,园区每年招引项目20个,其中过亿元项目10个,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30亿元。
实际上,打造高端产业园的行动,刘官庄镇已经展开。“首先塑造品牌,通过政策引导,帮企业争取省市名优品牌,还要注重产学研合作,研发新产品,把产业“做大、做优、做特”在徐延杰看来,与食品产业相比,品牌效应和研发技术是刘官庄镇现阶段发展的“短板”,补齐“短板”才能解决“木桶效应”。
目前,在做大做强现有塑料企业的基础上,刘官庄镇结合当地机械制造、中介服务、商贸物流于一体的塑料产业链,签约并落地了总占地200亩,投资在2亿美元的亿歌生态材料研发技术及生产基地项目,拓展产业范围力求新突破。
“我们政府自己搞好服务,让企业安心去搞生产,去打造品牌,这有利沙土镇的产品更好的推向全国各地。”徐延杰说。
求新者胜,思辨者通,公司发展没有标准固定的模式,唯有不断改革创新,紧跟政策市场节奏变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
当前中国面临着两个变化:一是传统依靠低成本发展取得的优势减少,便宜的劳动力、低廉的土地等等因素都不再是中国企业竞争力的传统优势;二是企业控制市场的时间变得更短暂,市场从来都是先来的有肉吃,这就要求企业不能只是“顶着帽子睡大觉”,要紧跟市场步伐,瞄准科技最前沿阵地。
对于刘官庄镇来说,人才紧缺的瓶颈难以突破。由于生活配套不足、工作环境落后,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许多专业方面技术、销售等高层次人才,甚至是刚毕业的大学生,都不愿到小城市就业,即使自己本县培养的大学生毕业后“回流”就业都很少,因此对于乡镇层级的非公有制企业,招到人才更是难上加难,生产技术大都还是依靠经验比较丰富的“土人才”。
而实现标准化后塑料制品行业更是“吃”资金的行当,流动则进一步企业未来的发展活力。制塑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大,但限于企业规模小、流动资金紧张,导致企业面临“有市无货”的发展困境。
所谓“危机”,危中有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对公司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通过经济减速期间加速体制机制改革,淘汰落后设备,在调整中寻求和孕育未来发展的生机。
把握住机遇的企业会在调整中脱颖而出,甚至涅槃重生,而对那些只顾“仰天睡大觉”的企业来说,沉沦消失也绝对不只是一句玩笑话。
- 上一篇: 红芸豆有哪些食用忌讳 食用红芸豆要注意如下状况
- 下一篇: 我国日用塑料之乡——温岭市大溪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