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族激光:公司自主研发的Micro LED巨量转移设备正在验证过程中
4.洁美科技:CPP流延膜已给紫江批量供货,新纶/华正等处于送样验证阶段
1.大族激光:公司自主研发的Micro LED巨量转移设备正在验证过程中
12月31日,大族激光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自主研发的Micro LED巨量转移设备正在验证过程中,尚未最终交付。
据资料显示,大族激光聚焦于激光技术,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和技术积累,已经具备了从核心器件、整机组装到工艺解决方案的垂直一体化能力。今年上半年,大族激光重新梳理了自身的业务架构,将主体业务分为:通用元件及行业普及产品、行业专机、极限制造三大事业群,其经营事物的规模将从产业链下游的设备集成商拓展到上游设备核心器件领域。
其产品最重要的包含通用运动控制管理系统、振镜、高功率光纤激光器、脉冲激光器、中低功率CO2激光器、紫外及超快激光器、高功率激光聚焦头、泵浦源、冷水机、激 光切割机、激光焊接机、激光打标机等产品与解决方案,大范围的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各行各业。
大族激光还表示,现阶段,行业专机和极限制造仍是大族激光主要的收入与利润来源。未来,大族激光生产研发的高功率光纤激光器、脉冲激光器、中低功率CO2激光器、紫外及超快激光器、高功率激光聚焦头等通用元件及行业普及产品将逐步推向市场,实现独立销售,有望成为其新的业绩驱动因素。
据了解,2021年大族激光龙头产品机械钻孔设备销量持续增长,多光源激光钻孔设备、激光及机械成形设备、多品类激光直接成像设备、检测类设备等产品市占率快速上升。大族激光持续巩固在多层板领域的市场地位,并推出超快激光钻孔设备、精细线路直接成像设备、专用高精测试设备等多款产品以持续拓展HDI板、IC封装基板、挠性及刚挠结合板等不同PCB细分市场。
12月30日,精测电子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上海精测主要聚焦半导体前道检测设备领域,主要使用在了光谱分析、电子束成像、光学超分辨率成像、光学干涉量测等有关技术。上海精测的产品主要基于一种或多种技术综合开发形成工业化应用级设备,如膜厚量测设备及光学关键尺寸量测设备(OCD)主要基于光谱分析,电子束缺陷检验测试设备主要基于电子束成像等其它相关量产或在研产品。
至于Q3业绩下滑,精测电子则表示,根本原因如下:第一,目前平板显示行业竞争加剧,销售价格略有下降,为实现用户需求,公司提供一揽子整体解决方案,采用更多整合型设备,致使设备的工艺复杂程度加大、采购成本提高;第二,芯片及型材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带动自动化设备中机构成本大幅上涨,从而进一步导致公司在成本端面临比较大的压力;第三,随着防疫形势向好,国家取消了包括减免社保在内的一系列优惠措施,间接导致人工成本进一步增长;第四,第三季度公司收入规模有所增长,带来各项费用一定程度的增加。
未来,公司将采取积极的内部精细化成本管控措施,提升生产效率,通过加强供应链管理、和供应商寻求深度合作等手段,尽量对冲毛利率下降对净利润的影响。
人才方面,目前上海精测具备了良好的经营氛围和向心力,目前发展状况已经具备了对行业内人才的一定吸引力,同时上海精测在规划实施员工股权激励计划,可以让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共享发展红利。
面对LCD产线投资放缓等现象,精测电子则表示,一方面,公司具有基于“光、机、电、算、软”一体化的整体方案解决能力优势,产品覆盖平板显示各类主要检测系统,同时不断向面板中、前道制程扩展以及一体化设备整合的提升,依托已有的优势和完善的市场及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随着显示技术的升级迭代以及因疫情原因导致显示市场需求的增大,客户产线扩线及设备技改需求量较大,公司紧抓以Mini LED、Micro-LED新型显示技术的发展潮流以及公司在关键核心器件领域的技术优势,加强、积累相关的技术储备、产品储备,坚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努力提高公司在显示测试领域的竞争力。(校对Arden)
近日,麦捷科技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目前公司所处的新能源等领域需求持续向上,传统消费电子领域需求较为平稳。
据悉,麦捷科技电感产品客户覆盖通讯系统的云管端各个环节,如手机、平板、PC、智能家居、基站、安防等,重点拓展汽车电子、云计算等领域。公司已培育出新的复合一体成型电感工艺,单颗价值量是传统小一体成型电感价值量的两倍,饱和电流高、损耗小,目前已经进入全球主流客户的供应链。另外公司的大一体电感、组装型超大电流电感,能够较好适配汽车电子、服务器等领域的需求,单颗价值量更高。
麦捷科技称,公司在磁性材料方面具备核心能力,比如铁氧体软磁材料和合金软磁材料,有多年的自主研究以及应用积累,因此在新能源、云计算等领域来进行相应的拓展,具备一定的基础和优势。目前汽车电子的电感(含变压器)以及云计算等领域已经获得了一些订单,未来预计能够持续增长;如成都金之川与国内的基站能源客户有长期的合作基础以及技术积累,提供的是电源管理相关磁性器件,目前需求处于增长阶段。公司已成立了汽车电子事业部,专项投入资源,力争在汽车电子领域谋求较大发展。
目前,公司产品覆盖了大尺寸电感,包括大尺寸一体成型电感以及电感变压器,前面提到的汽车电子以及云计算、能源领域的应用,广义上都属于大尺寸电感。如在汽车电子里面的应用:1、OBC部分,电感变压器在里面有一定应用;2、智慧座舱会用到大量电感;3、车灯、中控的控制部分;4、电驱、ECU、ADAS,这些都会用到共模电感。公司针对这些领域的需求,做了大量应用级别的研发,能够逐步满足大客户相应的需求。
射频滤波器方面,公司产品序列里有三种滤波器产品:LTCC、SAW和BAW,能够覆盖通讯系统从低到高的全频段应用,基本上把下游客户的需求都覆盖了。公司的高等级滤波器以及双工器在多个特定频段已经取得突破,能够满足高端应用需求。公司接收端滤波器频段齐全;发射端滤波器功率的耐受能力达到HPUE Class 2水平;双工器耐受功率好,良品率高,不良率控制在100ppm以下,这些都处于国内领先的水平。
有关SAW滤波器,麦捷科技表示,公司的接收端滤波器频段一直在积累,目前已经比较全了,今年是在出货量上取得了增长。重点频段、高端产品(如双工器)需要用到高端滤波器技术,今年在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突破。
良率的突破则是多方原因形成的合力,包括深圳国资控股、定增顺利、团队齐心、发展资源丰富、品牌效应提升、吸引了大量国内外高端人才等,公司能力由此得到整体提升。例如公司射频滤波器产品,从设计到生产制造工艺、质量控制,都有高水平人才在进行把控。
根据第三方机构2019年的数据,射频前端市场为千亿规模市场,其中模组市场475亿左右,分立器件约300亿,在分立器件市场中滤波器占210亿。国产厂家合计份额在市场中占比很低,能批量供货的国产滤波器公司屈指可数,而公司已经顺利进入多家头部客户并获得认可。在滤波器方面,公司于韩国、深圳、上海均设有研发团队,技术实力雄厚。从客户的认可度以及公司的技术能力来看,公司有着良好的后续增长潜力。
针对模组,麦捷科技有两方面策略:一方面为直接生产,该部分模组产品目前已在终端客户进行验证;另一方面为合作生产,由企业来提供滤波器产品,由合作方形成最终的模组产品。公司的LTCC滤波器产品,可以应用于5G UHB高频段,如在N77至79等频段,公司的LTCC产品是能够满足性能以及成本要求的良好选择。射频前端模组的市场大,增速快,公司本着共赢的原则,与各方共同做大做强这一市场。(校对Arden)
4.洁美科技:CPP流延膜已给紫江批量供货,新纶/华正等处于送样验证阶段
近日,洁美科技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基膜项目已确定进入试生产阶段,进展顺利,会尽快使用自产的基膜生产离型膜产品并向客户送样。
纸质载带方面,洁美科技认为,随着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和5G技术应用的需求激增和加速落地,中长期来看电子信息行业前景广阔,未来景气度很好,因为电阻、电容等新产业下游客户扩产和增长都比较高。纸质载带业务是根本,也是目前公司的核心业务,要维持60%到70%的平均全球市占率不下降,为今后发展新业务提供基础和保障。
洁美科技认为,纸带价格根据原材料价格双向波动,当原材料持续走高我们也会适当提价,多年的合作关系,公司已与下游大客户建立了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也持续保持了良好合作。公司不率先涨价,但当原材料持续上涨时,公司涨价也能得到客户的理解,公司保持合理的毛利率和盈利能力,有能力扩大投资规模,满足客户的不断增长的产能需求,这个对于客户和产业链都是利益最大化的。
据了解,公司主要产品纸质载带行业进入壁垒高,因为它属于一个长产业链、跨行业的高附加值产品,前端属于电子专用原纸制造,后端的深加工产品又是直接服务电子信息行业。另外,生产纸质载带所需的电子专用原纸长年以来都是被国外企业垄断的,价格高昂,公司经过十多年努力,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对分切、打孔等模具进行了全系列开发,对相关设备也进行了自行开发,公司现有打孔机约3000台。同时也成功开发了纸质载带配套使用的上下胶带。这一系列动作使得公司打通了整条产业链,实现了产业链一体化,为客户创造了更大的价值。公司近年来着力打造的涂布技术平台、电子化学品技术平台、高分子材料技术平台等平台技术又进一步助力公司产品升级。此外,公司巨大的先发优势、规模优势和客户优势,也从不同维度提高了行业进入壁垒。
下胶带方面,洁美科技表示,净化车间一次性投资成本会比较低,产能爬坡预计明年增加30%左右,2-3年达到满产。
关于被动元器件下游需求情况,洁美科技指出,行业会有调整,但不会像2019年调整那么深,2019年的巨动受到了炒作、囤货的影响。经历2019年的波动后,公司跟踪客户端库存,一般成品3个月库存是正常的。现在下游库存正常,但是订单比Q3少一些。同样,下游客户也会关注库存量在合理区间。另外,5G应用落地后,智能化、自动化的设备和产品越来越多,终端需求会对行业发展有强大的带动作用。
目前,半导体企业多为美韩企业,且相当一部分指定了塑料载带供应商,中美贸易摩擦,国产替代是洁美科技发展的机会。但因为近几年半导体行业景气度高,客户更换供应商会影响产能,所以更换意愿不强,速度较慢。目前公司对日月光、安靠、长电、通富等大型半导体企业已经批量供货,今后也会考虑并购,目前公司的塑带产业链已经很完整,能够保证较高的毛利率。此外公司塑料载带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近两年的增速都比较高。
据悉,洁美科技历时8年时间成为三星的战略供应商,得到了三星总部认可,随着公司产品质量的提升三星逐步提高了采购份额,双方关系非常紧密友好。公司纸质载带、塑料载带、胶带在天津三星的份额占比远远超过50%,三星与公司早已是战略合作关系,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会优先使用公司的全系列产品。近期与三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加速离型膜的导入节奏。
洁美科技称,每个MLCC客户都有自己的特色,产品差异度大,离型膜对产品品质有影响,磨合很重要,生产初期需要客户的指导,技术上的交流是很重要的,在多年的合作当中我们与客户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双方互信度高,三星会给企业来提供相关支持。比如三星在对公司进行年度稽核过程中会给公司提出很多好的建议。此外,公司与日本村田也保持着深度交流互访,与村田在工厂车间之间开展了结对子、找问题活动,双方职工工会层面也持续开展了互访交流等活动。与这些电子元器件领先企业的互动也是公司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原因之一。
目前公司离型膜年产能3亿平方米,预计明年年底可以增加1亿平米,到2023年可以达到6亿平米。其中,高端约1.5亿平米,使用自产基膜,其余是中低端,中低端基膜可以外购。
洁美科技表示,三星非常关注我们的产能扩张,送样周期约2到3个月,预计明年Q2能够送样通过,Q3批量供货,村田时间会长一些。
此外,洁美科技CPP流延膜主要用于铝塑膜、中小尺寸增亮膜、ITO导电膜等产品领域,对应下游应用主要是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公司的CPP膜今年7月份试生产后已经陆续给国内铝塑膜的企业送样,9月份开始已经给紫江批量供货,新纶、道明、华正等企业处于送样验证阶段,公司正在加快产能布局,第二条CPP线已经预定,预计明年年底投产。(校对Arden)
上海泰矽微电子有限公司(下称“泰矽微”)所开发的业内首颗车规级压力和触控双模MCU TCAE31日前通过第三方权威公司全部AEC-Q100 Grade2 认证,可靠性试验完全遵从AEC-Q100 对集成电路可靠性的要求包括对非易失性寄存器数据保证时间的要求,可用于环境温度范围-40°C 到105 °C的大部分车载应用环境。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已成为汽车行业的长期演进趋势,智能化的发展带来人机交互方式的革新,其中也包括车内传统按键向智能按键的转变吗,车内传统机械按键部分如方向盘、车灯和雨刷、车窗、空调,娱乐中控,启动/停车,顶部控制器和挡位控制等按键逐渐由机械开关向智能开关的方向演变,智能按键除了提供传统机械按键的功能外,也能增加触觉反馈,指示灯光提醒等交互功能,提升驾驶员和成员的乘车体验。
在座椅方面方面,新的智能座椅增加了成员检测,舒适性调节,座椅按摩 成员生理健康情况的功能,使得乘车舒适性和乘员健康得到很好照顾。其中成员姿态的检测可以用压力传感器的方式来进行检测。
在车钥匙的应用中,传统的机械按键替代为压力按键能轻松实现全防水设计,不需要过多的担心下水游泳车钥匙没有地方放的问题。
TCAE31是适应汽车智能化的趋势即使推出的一颗支持2路压感和10路触摸的双模单芯片方案,能够适用于上述多种场景用于替代传统机械开光并具有以下突出优势:
同时集成压感和电容触控,自有压感和触摸算法,采用融合算法比单纯压力或电容方式检测结果更可靠
通用性强,适用于车内几乎所有人机交互场景,无论是单压感,单电容触控还是二者融合场景
已应用于包括车窗控制、中控智能按键、车钥匙按键、座椅舒适度调节按键等多种场景,方案成熟度高
高性能,信号链有效分辨率高达22位,两级可调增益放大器,满足宽动态高精度的压感检测。
易开发:提供标准的开发套件、完整的应用开发指导文档,及时的现场支持,确保从研发到产品化的全流程服务。
超低功耗:基于专利技术Tinywork®,传感器应用中可实现μA级待机电流,功耗业界同等配置表现最优。
单芯片支持2两路桥式传感器和TinyTouch® 10路电容传感器, 支持压力,触摸和滑条三合一功能。
【一周IC快报】:长江存储在美起诉美光;传Marvell裁撤中国台湾NAND Flash控制IC团队;芯片IP供应商Imagination计划裁员20%……
SK海力士将在CES2025亮相‘全方位面向AI的存储器供应商’的新蓝图
- 上一篇: 邪恶栀子花汉堡:美食背后的隐秘故事
- 下一篇: 包贝尔二胎“面条”:共同家庭命名背面的欢喜与考虑